中國農業(yè)銀行:以“農行大講堂”為平臺大力推動學習型銀行建設

     2012年03月08日     人民網(wǎng)   

“農行大講堂”通過干部員工培訓需求,量身定制培訓內容
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“構建現(xiàn)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,建設學習型社會”的總體要求。十七屆四中全會又進一步提出把我黨建設成為學習型政黨是“重大而緊迫的戰(zhàn)略任務”。農業(yè)銀行黨委認真貫徹中央精神,決心創(chuàng)辦“農行大講堂”,以“大培訓改造大隊伍”,采取高端引領、高端推進,加快推進學習型黨組織、學習型銀行建設。
2009年,農行黨委組織開展了“如何建設學習型銀行”課題大討論,全行上下經過座談、分析、討論后形成高度共識:要實現(xiàn)人力資源大行向人才資源強行的轉變,必須建立覆蓋全行的高端學習平臺,在全系統(tǒng)形成長效學習機制,凝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。為此,2010年初,農行黨委決定創(chuàng)辦“農行大講堂”。按季度,約請知名專家、學者走進農行,進行現(xiàn)場講座并與觀眾互動交流,讓農行各級黨員領導干部“聆聽名家聲音,啟迪觀念思維。”兩年來,“農行大講堂”先后邀請了國家統(tǒng)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、銀監(jiān)會首席顧問沈聯(lián)濤、經濟學家樊綱、前外交部長李肇星等專家擔任主講嘉賓,樹立了以高端、權威、前瞻為主要特點的品牌效應,成為了全行層次最高、覆蓋最廣的學習項目,深受黨員干部好評。
一、創(chuàng)新形式 搭建平臺
按照中央關于創(chuàng)新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方法的要求,農行黨委提出,依據(jù)學習型組織“導向性、穿透性、持續(xù)性、開放性”的核心特征,結合成人學習特點,創(chuàng)新形式方法,搭建高端平臺,增強學習型銀行建設活動的凝聚力、吸引力,擴大覆蓋面和參與度。
一是邀請名家學者進農行,發(fā)揮導向性作用。“農行大講堂”創(chuàng)辦伊始,便將權威性、前瞻性、導向性,作為平臺的基本定位,通過邀請各領域的專家進農行,滿足各級干部員工渴望汲取前沿知識,期盼聆聽權威聲音,希望與名家大師交流互動的學習需求,充分調動廣大員工學習的積極性、主動性。
二是建立多維培訓渠道,發(fā)揮穿透性作用。為擴大培訓的覆蓋面和參與度,“農行大講堂”開發(fā)了主會場面授、分會場視頻、網(wǎng)絡學院在線直播和往期視頻課程學習四維度、立體式的培訓平臺。每期講座實時覆蓋3萬人左右,往期視頻課程可覆蓋至農行全體員工,實現(xiàn)了從總行到基層的穿透式學習。不僅突出了一個“大”字,而且成為不下課、不謝幕的“大講堂”。
三是不斷完善平臺建設,發(fā)揮持續(xù)性、開放性作用。“農行大講堂”是一個開放式、持續(xù)式的學習平臺。一方面對外開放,每期講座主題、聘請嘉賓廣泛征求各級干部員工意見,不拘一格請嘉賓;另一方面對內開放,各級干部員工自愿報名、自主參加學習。同時,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,不斷完善平臺建設。
二、上下同學 形成共識
“農行大講堂”促進農行內部形成了同一時間、同一主題、上下同學、交流互動的學習氛圍,形成了獨特的全員學習方式,開辟了上下溝通交流的新渠道,增強了企業(yè)的凝聚力。
一是黨委成員帶頭學。每期“農行大講堂”,農行全體黨委成員均身先士卒帶頭參加,并形成由黨委成員輪流主持、親自點評的制度。每期講座,除嘉賓的精彩演講外,黨委成員的主持互動和總結點評也成為了“農行大講堂”的一大亮點。
二是中層干部積極學。每期講座,總行機關處級以上干部在主會場參加現(xiàn)場學習、各分支行中層以上干部通過視頻會議系統(tǒng)在分會場參加學習,各會場常常爆滿、座無虛席。特別是在嘉賓互動環(huán)節(jié),參訓人員踴躍提問,嘉賓回答妙語連珠,黨委成員點評精彩紛呈,主、分會場形成熱烈的學習互動氛圍。
三是基層員工主動學。為滿足基層員工的培訓需求,擴大學習的覆蓋面和參與度,農行利用電子化培訓手段,在農行網(wǎng)絡學院開設了“農行大講堂”直播頻道并開通了“在線交流”功能,基層員工通過自愿報名,可以通過內部網(wǎng)絡在線觀看講座,還可以在線留言,發(fā)表學習感想、為總行建言獻策。“農行大講堂”開辟了總行與基層溝通交流的新渠道,形成了總行與基層圍繞同一學習主題,充分溝通、相互交流的良性互動。
三、圍繞中心 促進工作
“農行大講堂”始終堅持“圍繞中心、服務大局,求真務實、學習致用”的辦學方針,通過培訓學習推動解決實際工作問題。
一是堅持圍繞中心選主題。按照農行黨委要求,“農行大講堂”在主題遴選上堅持緊扣三個中心,即:緊扣黨和國家大政方針,關注政治經濟熱點;緊扣全行戰(zhàn)略和中心工作,關注經營管理重點;緊扣各級黨員干部培訓需求,關注隊伍素質提升。
二是堅持解決實際問題促工作。“農行大講堂”講座培訓的落腳點,在于推動農行實際工作的有效開展。例如,2010、2011年初的姚景源、樊綱所做的“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分析”講座,為各級干部員工認清經濟金融形勢,把握年度工作重點提供了第一手數(shù)據(jù)材料;沈聯(lián)濤的“上市后的機遇與挑戰(zhàn)”講座,為農行把握上市后的發(fā)展機遇,迎接挑戰(zhàn)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和借鑒。
三是堅持滿足培訓需求提素質。“農行大講堂”通過針對農業(yè)銀行隊伍實際量身定制培訓內容,滿足了各級干部員工的培訓需求,使大家易于接受、樂于接受,各級干部員工在大師們深入淺出的講座中,潛移默化受到持續(xù)的、集體的熏陶,得以拓展國際視野、強化戰(zhàn)略思維、提升綜合素質,實現(xiàn)了學習型組織全員學習、持續(xù)學習的目標。
“農行大講堂”的創(chuàng)辦將農業(yè)銀行學習型組織建設工作推向了一個新高度,對促進員工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