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型幫你下決定
驗證目標的科學性
工作開展之前,我們通常會先定出目標,這些目標既要和個人成長與收益有關,也要符合門與企業(yè)的長期利益,所以工作中的目標往往是綜合性的,而不是一個人的事情。
而更為關鍵的是,目標從來不是孤立的,它要嵌入到你日常的計劃中去,要分為若干的階段性目標。目標是否有意義,是否有實現(xiàn)的可能性,需要同伴多大程度的配合,為了達成目標,你要考慮諸多因素。如果你缺乏一個固定的考量體系,就很難確定此目標是不是你想要的目標,是否具有科學性。只有保證目標的健康、科學、可操作,才得以在推進中收獲信心。在繁雜的判定標準中,我們推薦使用SMART原則。
SMART原則共有5各方面,具體、可衡量、可實現(xiàn)、切合實際和具有時限。不妨把你的計劃寫在紙上,然后套用這個模型,看看它是否全部滿足。
為事情排序
有了目標,具體的事件和任務就會散亂地出現(xiàn)在眼前,我們總是要面臨先做哪一個的問題,很多時候抉擇本身比list上的任何一件事都要難辦。這時,為事情排序,就成為了具有決策性的重要一步。我們可以采用“重要-緊急”模型。
把事情按照“重要”和“緊急”兩個維度分成四個象限,于是我們就有了四類要做的事情。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真正的難點存在于那些“重要但不緊急”的事情中,你要考慮何時將它們完成,設定一個期限,不要讓其過渡到“緊急”的這一邊,否則就會非常棘手。
高效人士的一大重要表現(xiàn)是他們更注重重要的事情,而不是緊急的事情,所以我們要學會重新分配時間,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完成那些重要的事情上,也就是與完成目標最相關的任務,哪怕它也許并不是很緊急。(表2)
正面對抗阻力
工作與生活中,我們一定會遇到兩難境地,比如是否應該離開這家公司,是否要購置房產(chǎn)。通常人們難以抉擇的時候,會想這樣做的優(yōu)勢有哪些,缺點是什么。這是一種慣常的思維,但是它卻很難奏效,因為這屬于一種迂回的思考,這些優(yōu)點缺點未必與你相關。而正面的思考則應該過問自己內(nèi)心的想法。
因此,你就應問自己如下兩個問題:1.是什么在拉你的后腿,讓你裹足不前?2.是什么在牽引你,向它靠攏,向前邁進?細心的你會有所覺察,這并不是優(yōu)點、缺點的延伸,它不是分析,而是一種角力。是吸引力更難以抵抗還是羈絆的力量更足,更讓人無法釋懷?(表3)
如何更快樂地向目標前進?
你做什么事才會快樂?你觀察過嗎?你學會玩一個游戲不久,是繼續(xù)選擇初學者的模式還是一下子跳到超難度的地獄模式?你想要玩得高興,恐怕兩者你都不會選,而是進行下一個級別。
是的,這件事是否讓你快樂,取決于你的能力和事情本身的挑戰(zhàn)度。當你的能力和事情的難度保持著一致地增長時,你就容易沉浸其中,也就是心理學家齊克森·米哈里(MihalyCsikszentmihalyi)所說的心流(flow)。所以在制訂計劃時,要考慮如何取悅自己,挑戰(zhàn)的難度是一個關鍵。(表4)
滿足這些,心流就會出現(xiàn)
1.這件事是我自己的選擇2.我對它保持密切的關注3.目標明確4.挑戰(zhàn)性要適度,讓事情既在掌握之中,又不至于太過簡單5.有即刻的反饋
該聽誰的意見
在向目標推進的過程中,你會接觸到各方資訊,紛繁嘈雜。怎樣從這些信息里篩選出有價值的意見?該聽誰的?很難定奪。我們還是用兩個問題來解決吧。
1.你最常和誰交談?2.誰的話對你影響最大?(表5)
當機立斷往往是最優(yōu)選擇
在學生時代,一道選擇題可能讓我們猶豫再三,答題者不斷否定自己之前的想法,然后又去思考其它的可能性。這時內(nèi)心會陷入焦灼,而時間照常一分一秒地流走。
有人做過統(tǒng)計,當人面對這種拿不定主意的選擇題時,第一判斷正確率高得驚人。下面這個模型就說明了你的決定和你所具有的知識相關的程度。(表6)
在工作中,如果我們舉棋不定,可能讓整個團隊的人都感到焦慮,這就很有可能拖慢了整個計劃的執(zhí)行。如果一直停留在等待選擇的階段,那么無論正確與否,這都會是一個很差的決定。因為遲遲不做出決定,本身就是一種決定。所以這時候,不妨這樣想:如果不能做一個最好的決定,那就做一個不差的決定。
做出決定才能心安,心安才能做事。美國著名的社運人士RitaMaeBrown曾說,“任何決定一旦做出,隨之而來的便是平靜;即使做出的是錯誤的決定也不例外。”
下一篇:沒有了